土壤是个开放体系,而且还是Z不均匀的介质。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而重新分布。固然到达土壤表面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土壤的表面,但重金属主要是被黏土矿物部分吸附,因此其之后的分布则受到黏土矿物分布的影响,因此采集土样时主要土壤质地的差异将带来显著的影响。
有专业人士做过这样的实验:对1亩土体性质变化不大的地块随机选取9 个样点,分别采集9 个土样,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结果发现样品间的方差是平行样的6倍,是仪器读数重复的73倍,足见误差之大。
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减少,那么在做土壤污染物垂直迁移转化研究采样时如何减少采样误差呢?
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一般150-300亩(不同地区可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每个示范村的主要农作土种至少采集3-4个混合农化土样。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应用土壤底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并在图上标出,确定调查采样路线和方案。
根据耕层厚度,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取样深度0-20厘米。
骨干农化土样采集地点及时间,尽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所代表的土壤区域一致,以便比较土壤养分前后的变化。土样采集时间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采集时间一致。如无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采集时间的,则统一在秋收后冬播施肥前采集。
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每个混合农化土样由20个样点组成。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
而且在土壤采样的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目的、污染物的性质等采取各种相对应的采样对策,以确保采样带来的误差降到Z小。土壤采样是
土壤检测的重要环节,采样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Z终的检测结果和Z终土壤修复方式的确定,切不可忽视。